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葫芦岛>历史人文>历史传说

点燃锦西星星之火的革命圣地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理事、辽西区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张助群

  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我带领连山区作家协会、历史学会的部分会员,多次走进白马石、香炉山等革命老区,追寻革命先驱的足迹,聆听老一辈讲述动人的英雄事迹,不禁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站在起伏的群山上放眼远望,这里山路弯弯,峻岭连绵,悬崖高耸,沟壑纵横,正是当年开展游击战争、与敌人巧妙周旋的天然古战场。清清的女儿河水、转王子河水,你可曾为冀热辽部队的骑兵和地方武装部队的骑兵饮过战马?参天的古树、山前的村落,你可曾记得“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的烽火硝烟?

  踏上这块热土,重温锦西县老革命根据地的故事,搜集、整理革命历史资料并拍摄照片,瞻仰烈士墓园,又一次接受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年革命的艰辛,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与敌人殊死搏斗的艰苦卓绝,如同目睹他们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进行着建党、建军、建政的伟大革命实践活动,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弘扬革命老区精神,发扬艰苦奋斗革命传统的重要意义。

  一、建立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夺取全国的解放,党中央派遣大批干部来到辽西,开拓革命根据地,准备与国民党反动统治展开生死决战。一九四五年九月,冀东十六军分区第一批工作人员来到了锦西,他们是被上级任命为锦西县县长兼县委书记的周鸣岐以及许春、刘贺然、王永安、刘青山、吴占山。周鸣岐先以八路军特派员身份进入伪县公署。从冀中来的第二批工作人员有朱双明、李怀玉、李义、阎中科、张政、马从龙、唐树曾、马希元。第三批从延安来的是王之三等同志。

  周鸣岐等第一批干部到任伊始,立即开展革命工作。首先宣布敌伪政权解体,锦西县人民政府成立。对敌伪人员暂时全部留用令其坚守岗位。为了开展工作,按地理交通等条件划分四个区,按县里部署积极开展工作。当时主要办了三件大事,一是建立县的领导机构,二是根据上级指示,发布告示,宣传政策。三是建立人民武装。

    锦西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周明岐

  至1946年春季,反动气焰一度猖獗。虽然全县划了四个区,实际上仅在香炉山、白马石等一小块地区进行活动,全县的县、区干部和战士基本是一个武装工作队。县委书记肖光同志讲:“我们要在香炉山,门的沟、白马石、王营子等地扎根,向南、东、北发展开花”、“锦西除了中央军驻有重兵外,地方各种反动武装大小三十多股两千余人,超过我二十倍,要战胜这些敌人,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艰苦奋斗,付出一定代价。”

  一九四六年秋,我们锦西县的革命先驱粉碎了国民党县保安队的进攻,炸死了保安队长徐广凤,消灭了盘踞在暖池塘的韩国举,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经过几个月的斗争,建立起香炉山、平台子、白马石、王营子、大冰沟等一大片根据地。地方武装发展到四百多人。杨清起、彭丹凌同志率领的县支队,由五十六人发展到二百多人,培养了杨志山等一批当地干部,发展了一批农村党员,建立了民兵组织,武装了一批民兵,开辟地区工作也有很大进展,由原四个区发展到六个区。使锦西县西北部山区,成为锦西县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斗争的重要战略支点,成为“红旗不倒”的革命堡垒,成为革命干部和军事人才成长的摇篮。

  锦西革命老区人民坚定不移,跟随中国共产党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开辟了革命根据地,在三年解放战争期间付出了巨大牺牲,为整个锦西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解放战争中,锦西儿女高举人民解放大旗,配合冀热辽军分区程子华司令员率领的第八纵队、第九纵队,战胜了陈诚统领的国民党军,取得了杨家杖子两战两捷。1948年,著名的塔山阻击战打响,程子华率领第四纵队、第十一纵队阻击国民党东进兵团,锦西人民积极配合,杨清启带领31团直接参军参战,1948年6月,取得了饮马河战役的胜利;9月,又在山海关痛歼敌人“战车营”;寺儿堡大战中,痛击国民党王牌军“赵子龙兵团”;攻下万屯火车站,毁掉敌人铁甲车;锦州解放后,31团担负锦州卫戍任务;1948年编入塔山英雄团,一直打到广东。

  在激烈的塔山阻击战的日日夜夜,肖光、朱再兴、李文华等地方干部千方百计筹集军粮,亲自到前线指挥转运伤员、冒着枪林弹雨为部队送水、送饭;不少群众拆下门板作担架,一位老大爷甚至取出埋在地下的房梁供部队修筑工事;他们腾出屋子、热炕让给伤员,妇女们不仅为战士赶作军鞋,并主动承担护理伤员的义务。地方武装在开辟根据地、建立地方政权、保卫家园、保卫胜利果实的香炉山战斗、虹螺岘战斗中英勇顽强,不少热血男儿甚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有不少英烈长眠在鈡卿烈士陵园、香炉山烈士陵园和塔山烈士陵园。

  在保卫红色根据地的历次战斗中,他们战功卓著,经过血与火的洗礼,锦西西北部山区成为红旗不倒的战斗堡垒;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锤炼和残酷战争的考验,铸造出一代英豪,这里成为领导干部和军事指挥人才锻炼成长的摇篮             

                                                                                                               

                                                            杨清起                                                                                   肖光        

  他们有的成为人民军队著名的军事指挥员,有的成为卓越的领导干部。县委书记肖光后来担任阜新市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再兴后来担任锦西县县委书记、省计委副主任;李文华后来担任锦西县县长、省政协秘书长;王汉才后来担任兴城县县委书记、锦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清启后来担任安东海校大队长、大连海校处长、海军研究部副部长、新疆军区副参谋长。他们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为祖国繁荣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是连山人民的骄傲,他们不愧为锦西地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

  革命战争年代,许多烈士被捕后,在严刑拷打之下,正义凛然、视死如归,体现了中华民族“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伟大气节和传统美德。为了掩护革命群众安全转移,组织部长钟卿同志敲响了报警的铁钟,与围困上来的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搏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生死关头,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

  十一月十日锦西解放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三年的解放战争中,锦西地区曾有八千多人负过伤流过血,有两千多人为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他们的献身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二、香炉山——锦西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所在地

  香炉山,是连山区新台门镇香炉山村所在地,它位于连山区西北部山区,这里峻岭连绵、森林茂密,是女儿河发源地之一,流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在解放战争之前,归属锦州省土默特右旗管辖,这里是锦西县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锦西县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就建立在这里。解放后,这里曾是谷子优良品种的选育基地,为农业的增产增收做出了贡献。

  (一)开辟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1946年5月3日,萧光率领锦西县党政军干部,随同辽西支队长途奔袭新台门,摧毁了孙景峰花子队据点,然后,在香炉山、大平台子、王家店立脚,开辟革命根据地,发动人民群众,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宣传革命道理。

  1946年5月,地下工作者李怀玉、阎中科来到香炉山,因为当时香炉山处于朝阳、兴城、建昌、锦西四县交界处,是一个天高皇帝远的偏僻地区。李怀玉、阎中科开始住在村北的“花子洞”(山下一个天然的幽深石洞),晚上出来进行革命活动(后阎中科调出)。李怀玉首先接触的是苦大仇深的李占东。李占东当时给地主扛活,住在山边的北河沿,他一家八口,除了老母亲带孩子、管点家务之外,弟弟、妹妹、妻子都要打工糊口。李怀玉白天与李占东一起参加劳动,有时也到地主家帮助李占东干点活,以亲戚相称,形影不离。晚上,他们总是半夜才回来,他们计算着全村扛大活的、抗小活、做月的、打短工的、放羊的人数;算出地主、富农利用月利、集利、驴打滚利进行的残酷盘剥;并提出“要把这些受苦人组织起来,要求减租减息、增加工资”。李占东赞同地说“我们汗珠子掉地下摔八瓣换来的东西应该还给我们!”渐渐地,几个扛大活的李启明、李起亮、李占文、李全贵,还有抗小活的刘永福、房德海、李占祥和放羊的胡生等小伙伴经常聚集在李占东家。

  1946年秋到1947年上半年,在地下工作者李怀玉同志领导下,香炉山几十户扛活的、放羊的、耪青的、欠债的同几个地主清算劳动价值,指出地租、钱利、粮利都是剥削,是犯罪。全村扛活做月放羊的七八十户都起来了,大家义正词严地告诉地富:“你们不给增工钱,从现在起我们就不给你们干了!”

                                                                                                               

地下工作者李怀玉 李建文提供                                                              李怀玉住过的花子洞 张助群摄

  富农分子房全文经贫下中农认真实事求是地一算,应该给增白粮一石,开始他不肯,不认账,最后在革命群众压力下低头认账了,乖乖地把一石白粮交给扛活做月的了。其他地主、富农一看不行了,也都纷纷地给扛活做月的交粮食。群众斗争的热潮在全区震动很大,其他村屯被剥削的穷苦农民也都站起来,要求减租减息,增加工钱。

  7月,中共锦西县委召开土改工作会议,确立在群众基础较好的二十几个村开展土地改革工作。平台子、香炉山和三区的树林子被选为试点。工作方法是:首先,干部走访贫苦农民,宣传革命道理,以贫雇农为主体组建农会,确立斗争对象;然后,敲锣打鼓开大会,斗争地主、富农,分浮财,分土地。

  香炉山地主李尚俊,房子、土地皆被分,当时称作“扫地出门”。其余四户富农李启龙、房全文、李广林、房全学也分出了部分土地和钱财。

  (二)锦西县农村第一个党支部

  经过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贫下中农提高了觉悟,也涌现出了一批像李占东这样的积极分子,能够把群众团结在他们周围。李怀玉进一步启发群众觉悟,讲述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是干什么的?阐述翻身闹革命的道理。李怀玉秘密请示组织批准,首先接收李占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对李占东说“我是共产党员,代表党组织接受你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锦西县第一名共产党员李占东一家

  1946年9月16日李怀玉告诉李占东,秘密召集李启明、李启亮、李占先、李占生、李占文到李占东家来。李怀玉说:“今晚招呼大家来,就是要传达十八分区地区指示精神,主要是开辟地区,我们贫下中农闹减租减息、增加了工资,分了青苗地,还不够,我们还要和地主老财清算复仇,翻身做主人。我们的目的是要消灭剥削,实行‘耕者有其田’,最后还要实现共产主义!……”接着他又说:“根据你们的表现和地委的意见,接纳你们为共产党员……”

  1946年10月1日,在李占东家里,李怀玉站在前排,其他六人站在后排,面对毛主席像,仰视党旗,举起右手,向党宣誓。之后,李怀玉主持座谈会,组建第一个党支部,大家一致推选李占东担任党支部书记,李占先任组织委员,李启明任宣传委员。

  接着,李怀玉又提出了几项具体要求。六名同志,异口同声地说:“我们豁出来了,死活也要革命,请党放心。”

  以后又发展了李汉生,杨占国、李占清、张荣等同志。星星之火,后来发展成燎原之势。

  冬至月初五,李怀玉、阎中科、李占东、李启明、李占先召开了第一次支部会议,研究成立农民协会。冬至月初六,经二十名代表选举,农民协会正式组建。李占东担任农会主任,李占先担任副主任,李启明担任武装交通委员,王玉年担任行政委员,李庆吉担任生产委员,杨广才担任粮财委员,张广仁担任治安委员兼民兵队长。李怀玉在会上宣布农民协会的宗旨。农民协会成立后,公开出头露面,带领农民清算复仇。

  党支部成立后,还着手发展区小队,组织民兵,这里有了共产党自己的武装力量。与此同时,还组建了儿童团,李启胜担任团长,李占志担任副团长。区小队在杨清启的带领下,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杨清启因作战勇敢,有一股拼命精神,因此绰号“杨疯子”,后来,他带领区小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1947年1月12日开始建立人民自己的政权机构——锦西县第二区政府。机关设在现香炉山村王家店屯。当时花子队经常骚扰,区政府虽设立也不能公开办公,只能是上下级的联络点、区里同志的集合点。书记徐亚东,区长李文华,都是从十八分区派来的。后徐亚东调到一区(寺儿堡)当书记,将李启明带到一区任组织委员。十八分区又将钟卿派来当书记。香炉山村比新台门提前解放一年半时间。1947年3月,县委在大冰沟举办土改工作培训班;10月,组织干部学习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推动了全县的土地改革运动。

  在土改和解放战争中,香炉山的共产党员、贫下中农为保卫胜利果实,与反革命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甚至献出了宝贵的鲜血和生命。

  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李占东在王家店前山大石沟子遭遇反攻倒算的花子队的子弹而壮烈牺牲。李汉营、李启金、杨占和在攻打梨树沟门松树嘴子战役中光荣牺牲。房驴子因看护“胡子”,被前来救助“胡子”的大批“胡子”打死。治安委员兼民兵队长张广仁所在的区小队,晚上在西山下边与钢屯的“胡子”相遇,为掩护他人撤退,而光荣牺牲。

  广大人民群众不会忘记他们的功绩,每逢清明佳节,学校组织青少年学生前来香炉山上的革命烈士陵园瞻仰烈士墓,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他们深入革命老区,深入偏僻的艰苦山区,与当地群众进行零距离的接触,请老区人民讲述光荣的革命传统和英雄的故事,感受当年那种壮烈、那种豪迈、那份勇敢、那份真诚。

  三、继承先烈遗志,开创美好未来

  “血沃辽西肥劲土,寒凝大地发春华”。在革命前辈战斗过的地方,又有无数的英雄人物前仆后继、茁壮成长,他们以战略的眼光、超群的智慧、辛勤的汗水,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努力改变生产条件,改变昔日贫穷落后的面貌,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致富奔小康的宏伟目标。

                                                                                           时任市历史学会理事长张助群向李怀玉的女儿李建文

                                                                                                介绍近年收集到的李怀玉的革命事迹

  我们可以告慰无数革命先烈的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伟大事业正在不断推向前进,他们孜孜以求的美好社会理想正在逐渐变为现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年轻的一代深感责任重大而光荣。

  我们要认真倾听革命老区人民的呼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持不懈地宣传老区精神,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加大对革命老区各项事业的扶持力度。与老区的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一起,继续发扬老区传统,奋发图强,锐意进取,加快老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今天,我们缅怀先烈,纪念他们,就是要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献身精神、开拓精神、求实创新精神,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万众一心,开拓进取,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